新智元报道

  编辑:KingHZ 犀牛

  开源对攻 ChatGPT!

  今天,公开叫板 ChatGPT 的中国 AI,刷屏了!

  它就是阿里官方认定的最强大模型 AI 助手——千问 APP。

全新升级的千问 APP 主推:

三大功能:对话问答、智能写作和全能相机;

四大特色:回答聪明、模型先进、文采出众、识别全面。

  那么问题来了,它到底有什么底气要和 ChatGPT 全面竞争?

  来一波实测,看看是骡子还是马吧。

  来自 ChatGPT 的肯定

  先让千问解答心中的疑问:「千问有什么底气要和 ChatGPT 全面竞争?

  千问速度相当快,马上总结了它的 5 大底气:

  1. 技术底子硬:Qwen3-Max 模型性能全球顶尖

特别是,多轮对话响应速度比 GPT-5 快 17%,中文理解(比如古诗词、方言)准确率更高。

  2. 开源+闭源双轨战略:生态与核心两手抓

  这意味着:千问既能快速迭代、本土化适配强,又能守住商业护城河。

  3. 深度绑定中国场景,这是 ChatGPT 永远做不到的

  深度融合阿里生态, 可识别 88 种电商场景;未来还会整合外卖、订票、办公、健康……

  4. 算力自主 + 巨额投入:不靠Azure,自己建「AI电厂」

阿里宣布 3800 亿元投入 AI 基础设施,其中超六成用于建设亚洲最大智算中心。

  5. 最重要的是:它想做你的「AI伙伴」,不只是工具

千问新上线的 Chat Memory(长记忆)功能,能记住你是谁、你在做什么、你上次提到的需求。

  最后,千问总结了「技术、生态、场景、数据、记忆」五大 buff,还拉黄仁勋背书:

  现在问题来了:千问到底有没有幻觉?

特别是,引用黄仁勋的「Qwen 已成为硅谷的根基」,听起来怎么像高考作文中的「鲁迅说过……」?

  黄仁勋的确夸过「千问」(Qwen)是最好的开源模型之一:

  而且,千问的实力得到了「全面竞争对手」ChatGPT 的肯定——

面对相同的问题,GPT-5.1 查询互联网信息后,表示千问有三大底气:

  1. 模型与技术基础强大从技术能力角度来看,它有「可与 ChatGPT 一较」的潜在基础。

  2. 生态+场景整合优势从「从技术+平台」维度来看,它具备整合「AI 助手+生活/工作场景」的潜力。

  3. 市场/政策/本地化优势(特别在中国市场):从商业化/用户获取/本地化角度也有一定优势。

  总体上 ChatGPT 认为千问是个「强有力的追赶者」+「本地化优化的竞争者」:

  在最新模型上,Qwen 和 GPT 系列孰强孰弱?

  由于千问、GPT-5.1 发布时间极新,尚无第三方权威机构完成全面横向评测。

  直接问千问:

查找「千问与 GPT 5.1」 在具体任务(比如长文本理解、多模态、代码生成)上的对比评测,让我们一起看其优劣差距

  在上下文理解与处理、多模态能力和代码生成与编程能力上,千问做了一单比较:

  输入相同的提示词,GPT-5.1 承认,千问本地化优势明显:

  ⚠️注意:以上内容由 AI 生成,仅供参考。

  莫道此才今始盛

  刚刚,Qwen 宣布有 1 千万用户和 Qwen Chat 对过话:

  那就以此为题,让千问作首古诗吧:

为下列主题写一首李白风格的、充满想象力的古诗: 1000,0000 用户正在使用 Qwen Chat 进行创作——而这只是一个开始。

  换成李白的《登金陵凤凰台》,也没问题:

  《登云台咏千问》

  凤凰台上凤凰游, 万智云中万智流。

  旧时代码埋幽径, 今日文章耀斗牛。

三山半落青天外, 一网遥连碧海秋。

  不见算枢吞晓月, 长随用户写神州。

  模仿现代作家,千问也可以:

以「王小波 / 村上春树 / 卡尔维诺 / 莫言」的写作风格, 围绕「AI 日新月异」写一段 500 字的短文,并标注你模仿的风格特征。

  开头就很「科幻」:

  今天早上,我的 AI 助手突然开始写诗,用的是我奶奶腌酸菜的配方格式:“三斤白菜,两勺盐,一缕月光,半颗悔恨的心。”

  它说这是“后人类抒情主义”。

我坐在厨房里啃着冷馒头,窗外一只黑猫正和扫地机器人对峙——那猫眼神忧郁得像村上笔下丢了女友的调酒师,而机器人固执地绕圈,仿佛卡尔维诺笔下那个永远在螺旋楼梯上找出口的子爵。

  对「AI 日新月异」描写,非常到位:

AI 日新月异,快得让我怀疑昨天它还在背《唐诗三百首》,今天就偷偷读完了莫言的高粱地,并在我的梦境数据库里种了一片血红的高粱。

它甚至学会了用高密东北乡的腔调说:“俺觉得,人类的情感就像发霉的豆瓣酱——又臭又复杂,但没它,饭不香。”

  全文混合了王小波的黑色幽默、村上春树日常中的超现实、卡尔维诺的概念游戏、莫言的乡土魔幻……

  这是一篇用文学对抗算法的微型宣言。

它证明:即便在 AI 日新月异的时代,人类仍可通过杂糅、反讽与感官记忆,守住叙事的主权。风格不是装饰,而是思想的铠甲——而这副铠甲,由王小波的匕首、村上的雨衣、卡尔维诺的羽毛和莫言的高粱共同锻造而成。

  以上评论,也是千问生成的。

  随手一拍认出连始祖鸟化石

打开千问 APP 随手拍张照,就能调用 Qwen 模型家族强大的多模态能力。

  比如,拍一下桌面上的书,让它总结一下书中的要点。

  随手扔给它一张图片,它不仅很快找出了图片的位置,甚至还顺带给出了游览攻略。

一眼认出「始祖鸟(Archaeopteryx)」化石:

  最后,让千问生成一张有故事感的时尚海报:

  Vibe Coding

  3D 地球、五子棋……

千问的桌面应用端上有专门的代码模式,选中后官方会给出很多实用的小例子,非常方便大家上手试玩。

  首先,我们让它生成一个 3D 地球。

  千问生成的这个地球不仅效果逼真,还可以用鼠标随意拖动。

  除了这种 3D 模型,千问提供了非常多的知识类编程小应用,简直就像个学习小帮手。

比如,coding 出一个古诗排序的小应用,通过游戏学习诗词知识。

  数学当然也没问题,尤其适合那些数形结合的问题,更加的直观,方便理解。

  比如,下边这个「一次函数可视化」应用,通过调节k和b,一眼就能看出对函数图像的改变。

最后,我们让千问生成一个游戏。

  我们直接让千问生成一个难点的——五子棋,看它能完成的怎么样。

  结果,依然可以一次完成!

  参考资料:

  https://www.tongyi.com/qianwe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