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践行“两高四着力”一线调研行】领舞中原看东区
践行“两高四着力”一线调研行
领舞中原看东区
这是一片充满传说与传奇的神奇土地,列子“御风而行”的哲思在此沉淀,又于时代浪潮中化作奔腾的脉动。
二十余载,时光焠炼,沧海桑田。从浩浩大泽起新城,到科创新城起高峰,这片土地在中原乃至更大范围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时代长歌。从昔日村落的烟火,到现代新城的繁华;从寂寂无闻的东郊更东到创新、人才和开放高地的领舞中原,这片土地的每一步跨越都铿锵有力,每一次变迁都激荡人心。
二十来岁,风华正茂,当打之年。创新高地擎智芯,量子谷落成投用、算力谷揭牌运营,中原科技城跻身全国348个科技城(科学城)第十五强,两年跃升16个位次;人才高地聚贤才,130万奋斗者逐梦而来,逾三十万人才扎根生长;开放高地兴商都,以自贸区为引领,越来越多国际大事、赛事在此举办,以年轻视角、多元形式推动文旅体商融合发展。
城市新地标龙湖金融岛
青春无限,城市东望,未来已来。这片土地将用实力和魄力,书写更多的传承与传奇,创造更多的神奇与可能!
领产业之风: 竞跑未来新赛道
产业兴则城市兴,产业强则城市强。省会城市的高质量发展,一定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,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能力。
郑东新区深谙此道。以产业“体系之变”引领发展“格局之变”,锚定“两高四着力”,聚焦数据、量子科技、先进算力、生命科学等六大战略新兴及未来产业集群持续发力,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,竞速未来产业赛道,为全省全市加快转型升级提供先行先试的生动实践。
周末的郑东新区龙湖金融岛游人如织,与之隔岛相望的超聚变研发中心及总部基地科研人员却一片静谧,科技人员正默默打造着算力赛道上的“中原明珠”。
科创之城“新”潮涌动
产业发展是城市繁荣基石。要把科技创新这个“关键变量”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,作为全省、全市科技创新主引擎的郑东新区承载着特殊的使命与时代担当。
“年轻”是郑东新区这片发展热土上最鲜明的字眼和印记。
作为全国算力行业领头羊的超聚变更显“年轻”:2021年年底落地郑东新区,超聚变持续围绕算力底座建设、算力网络、人工智能调优、大模型建设和应用使能发力,服务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,伙伴数量也从成立之初2000家实现当前24000家跨越式增长。
短短四年时间,超聚变营收连年实现高速增长,2022年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,2023年超280亿元,2024年超400亿元,展现出新兴产业强大的生命力。
同样“年轻”的还有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。作为中原科技城首批签约入驻企业,中原动力成立于2019年12月,2020年5月正式运营,此后,推出一系列智能机器人产品。
从城市管养机器人到3D相机等一系列新产品,直至去年振镜结构光相机一经面世,便引得内蒙古一铝业公司立马采购……中原动力以具身智能研究及应用落地为方向,不断开辟新市场、拓展新机遇,已经成长为郑东新区一张靓丽的企业名片。
向“新”而行,奔赴山海。郑东新区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,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。
人工智能领域,以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为牵引,发挥中原动力等机器人企业头部效应,赋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;量子产业领域,加快中原量子谷建设,强化产业合作,构筑“量子+光电+服务”产业生态体系,推动量子示范城市高质量发展;算力产业领域,以国家超算互联网中心节点工程为依托,发挥中科曙光牵引作用,引入算力企业,形成软硬件协同的产业集群;生命科学领域,已累计汇集华兰生物等20余家领军企业,集聚各类大健康企业近1.3万家,年产值近200亿元……这些未来产业从源头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,为郑东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。
2025年前三季度,郑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5亿元,总量占全市10.6%,居全市第三位;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7.4亿元,增速居开发区第二位;规上工业完成产值433.3亿元,增速居全市第三位。
领科创之风:打造创新策源地
城市的发展往往是由“单点突破”转向“系统共振”,作为全省的区域发展新支撑、现代产业承载地、创新转型先行者,一直以来,郑东新区都是推动城市发展能级整体跃升试验田、推进器。
深耕“试验田”,打造“新高地”。为落实省委、省政府创新驱动、科教兴省、人才强省战略部署,2020年,中原科技城揭牌成立,以郑东新区全域260平方公里为支撑,全力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,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城。
科技创新从来都不是口号,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、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、北京大学郑州新材料高等研究院……走进郑东新区龙湖北岸中原科技城核心区,一座座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连接成片、拔节生长。
2021年,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郑州市牵手,共建哈工大郑州研究院。项目自落地以来,哈工大郑州研究院着力构建“资源汇郑、人才来郑、科创在郑、成果留郑”的卓越发展生态,与省科学院、省医学科学院、宇通集团等近50家省内头部企事业单位签订联培协议,累计培养硕博研究生2400余人,首届毕业生签约就业省份中,河南省位居第一。
比起哈尔滨工业大学,郑州市与北理工的合作基础深厚,早在“十三五”时期,双方就已在产学研合作等领域展开深度探索,一批批北理工毕业生选择扎根郑州,为郑州市科创企业注入新鲜血液。
2023年,河南省、北京理工大学和郑州市三方共建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,自落地以来,研究院已组建180余人的高水平专业团队,获批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,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建成8个省级科研平台,启动4个中试基地建设,并获批郑州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建设试点单位。
中原科技城已与北京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北京理工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大学签约,各高校发挥自身学科优势,从基础科学到前沿技术,从人工智能到生物医药,全方位、多层次布局科研领域,为中原科技城创新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。
开局就奔跑、起步即跃进。中原科技城围绕科学基础设施布局、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等重点工作,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,不断优化服务保障机制,推动科技城由蓄势强基向聚能增效转变。
这里,创新不是口号,而是融入血脉的基因;领跑不是目标,而是始终如一的姿态:目前,郑东新区累计集聚国家级科研平台22家,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50余家,集聚专精特新企业114家,高新技术企业超660家,科技型企业突破1500家,科创企业突破2.6万家,较2020年翻了两番,跑出了建设国家创新高地“加速度”。
领开放之风:重塑活力四射“城市会客厅”
从农田洼地到创新高地,从产城融合到城市名片……解码新城崛起的“郑东密码”,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:开放、创新、包容早已成为郑东新区最鲜明的品格,这片区域已然成为世界了解河南、熟悉郑州的“会客厅”。
今年“五一”,龙湖金融岛碧波潋滟,游人如织,为期五天的“好好生活市集”成为郑州城市新焦点,吸引广大游客到郑东新区上岛品味“好好生活”。
2022年,二月二龙抬头当天,河南版“陆家嘴”龙湖金融岛开岛,彼时年少,略显生涩。
野狗商店内艺术策展与书籍陈列相映成趣,布嬢嬢酸菜牛肉火锅则复刻了云南非遗技艺与苍山洱海景观,形成独特的文化体验场域……如今,行走在龙湖金融岛,人们深深感受到这里自然与商业的完美融合、相互映衬的生态环境,一个个网红打卡点,让龙湖金融岛城市新地标的印记更加明显。
生态美,产业兴,人气聚!三年多时间,龙湖金融岛“破茧成蝶”,一批高品质节会活动的举办,为这个新的城市地标带来更多的人气、商气、烟火气。
越来越多新的打卡地在郑东新区持续接力。位于郑东新区的郑州东站常年人流不息,有很多旅客下车后把附近的蜜雪冰城总部当成首选“目的地”。
蜜雪冰城总部基地涵盖蜜雪全球数字化中心、蜜雪平台经济运营中心、蜜雪产品研发中心、蜜雪海外发展中心、雪王IP文旅中心、蜜雪总部旗舰店等板块。其中,蜜雪总部旗舰店已经开业运营,消费者能在此挑选自己喜欢的雪王文创周边、小零食等商品,参观品牌方对外开放的区域,大排长龙成为常态,一些游客为了方便,直接将行李箱放在总部一楼门口一侧,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
繁荣的夜生活彰显着城市的魅力、开放度与包容性。暮色渐浓,郑东新区如意湖波光流转。随着游船缓缓前行,十二幕时空大秀在粼粼波光中铺展。甲骨文的神秘、商都的繁华、李白杜甫的诗意对话、少林武魂的刚劲,通过360°沉浸剧场与全息科技、水墨光影完美交融,将中原五千年文明娓娓道来。
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郑东新区在如意湖至龙湖5.2公里水域上,打造的郑州首个城市水上演艺项目“如意龙湖·船说郑州”,已成为活力与烟火气的“城市会客厅”,展现了“日赏风光、夜品文化、全时消费”的城市活力新图景。
一个个夜经济新地标、网红打卡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讲述着“水域靓城”的独特魅力,向世界展现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。
领宜居之风:高效能治理成就善治之区
城以聚民而兴,民以城兴而安。郑东新区的“幸福密码”藏身于城市的各个网格,一个个跳动的数据、一条条流转的指令,“党建+网格+大数据”正悄然改变着这一区域的肌理,让高效能治理的成果,化作群众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。
商业街区活力四射
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展会接连举办,郑州地铁5号线中央商务区站,出站的大量人流让郑东新区CBD更为热闹。地铁站不远处的CBD专属网格运行中心大屏幕上,显示着区域人流的相关信息,城市信息模型(CIM)平台分析着人流的分布人数、分布区域以及区域车流情况,这些数据以饼状图和柱状图来显示,一目了然。
面对CBD专属网格人多、车多、市场主体多的现实问题,“数字赋能”网格治理既必要又可靠。今年,CBD专属网格优化视联网平台算法,在80个点位加载21种算法,实现对占道经营、火灾隐患、人员聚集等多种场景的自动报警、智能发现,提升城市运行监测智能化水平。目前,专属网格智能派单量达到90%以上,有效节省了人力成本,提高了服务效率。
郑东新区CBD专属网格组建以来,圆满保障国家级活动48场、省级活动58场、市级活动75场,大型会展、艺术演出等2300余场,以高效能治理展示了郑州城市形象。
不仅是CBD专属网格,来自郑东新区城运中心的数据显示:今年2月份以来,全区网格化平台累计接收各类事件67.5万余件,事件办结率97.3%,上报人满意率87.3%,均位居全市前列,数字城管、12345热线事件办理质效均全市第一。
郑东新区打造“智慧高效、治理高效”的智能体城市,用“小网格”凝聚共治共享“大力量”、服务人民群众“大民生”、营造宜居宜业“大环境”,路径愈发清晰,成效更加明显。
苟日新,日日新。新的产业赛道,新的创新平台,新的城市管理……郑东新区不断变换的新表情,塑造着经济数据的新增量,带来了高质量发展的无限可能。
这座承载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梦想的现代化新城,正以国际化视野和开创性姿态,在时代浪潮中领跑、在创新实践中重塑,迈向“创新有浓度、城市有气度、民生有质感”的全面发展之路,持续书写着新城崛起的“年轻”样本。
记者 陈锋 陈君健 李颖 覃岩峰 马燕 李萌 文 马健 图

